人並不是問題,問題本身才是問題。(The Art of Narrative Practice)
“人並不是問題,問題本身才是問題。”

這句金句,不單極具其代表性,對於這個由人和體系操控的社會來說,更是極具意義和提示性。
根據敍事治療 (Narrative Therapy) 創始人 Michael White 講述,問題是由社會建構出來,人們生命和生活上產生出的各種「問題」和「困擾」,都是由社會建構出來的。於是人要如何理解自己,會如何看待自己,更需要有自我警惕和覺察,小心提醒自己。

就因為不再相信自己有能力,將自己一直累積和擁有的經驗經歷價值都埋藏了,這樣的「被」處於弱勢的自己,認為自己出現問題了,認同自己是一個「有問題的人」。
建構的系統和制度下,人有機會慢慢失去自我認知或自我認識的能力,因為不斷被建構的訊息和概念入侵自己的意識層面,如果自我反思或自我反醒的意識減弱或者沒有被提升,就會成為被建構下的其中一個附屬體,慢慢失去屬於「自己」的獨立性、獨特性,不自知下繼續順應和依賴建構體系的掌握操控,再無法獨立支撐一個屬於自己的真實自我。
繼續處於這種被操控的訊息和概念下,人就漸漸失去自己的思考判斷,社會上好多關於人的精神、狀態、能力、價值都被統一化標籤化,當個體同市場所定的建構框架有出入、產生衝擊時,好多時會被評斷或標籤為不良、錯誤、問題、病態等等,需要被整頓、診症或醫治;當自己的身體精神心靈健康無法自強自立時,就會影響工作和生活能力,社交、情感關係、處理事情能力等失去協調,於是就要求醫,變成病人,變成弱勢,付上昂貴金錢、心、力去醫治。
往往當人去到求助治病階段,就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對身處環境或面對事情會出現擔心或對自己產生不信任;就因為不再相信自己有能力,將自己一直累積和擁有的經驗經歷價值都埋藏了,這樣的「被」處於弱勢的自己,認為自己出現問題了,認同自己是一個「有問題的人」。
這個時候,影響住自己的「問題」已經內在化,以為「問題」是自己潛藏的內在本性。人處於這個狀況會很難將困難轉變,因為要處理「有問題的自己」,是一個非常大而且複雜的部分。
總結來說,如果失去自我思考的空間、放棄自我反醒的機會、依賴人云亦云的社會建構系統,人就會逐漸失去自身獨特性、弱化自我價值;如果不自覺地將人與問題扣在一起,就會令人變得更無力。
資訊連結
White, M. (Summer, 1989/1997). The externalization of the problem and re-authoring of lives and relationships. Dulwich Centre Newsletter (pp. 3-20). Reprinted in M. White & D. Epston, Retracing the past: Selected papers and collected papers revisited. Adelaide, Australia: Dulwich Centre Publications.
White, M., & Epston, D. (1990). Narrative means to therapeutic ends. New York: W.W. Nor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