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並不是一個「撳掣」動作
攝影,並不是一個「撳掣」動作,它包含觀察、思考、構圖,甚至是可以給予個人沉思空間。攝影,是透過非單一角度去觀看事物、表達個人情緒和感受、表現個人意態的過程。

到底甚麼是攝影?
攝影近年變得普及,有人覺得攝影越來越普通,人人都能人人都懂。
高興的,攝影的確廣泛普及了,而且人人皆能、亦更容易地擁有一些有拍攝功能的器材,是人人皆可人人皆能隨時隨地進行拍攝的時代;然而要達到人人皆能運用拍攝過程、善用器材、享受過程和成果,就需要加一點意願和個人心思了。
有些專門研究攝影的人就對攝影提出一些對攝影的見解和看法,就如日本攝影評論權威 飯澤耕太郎 講述,如果用極單純的物理和機械性方式來描述攝影,攝影可以是指透過相機的鏡頭,將外間的光與影像投射到相機的感光機件上面。
一直以來攝影被發展成充滿技術性的專業專項,近年亦因為器材的演變和普及發展,大部分人都擁有可用作拍攝的器材工具,能隨時按自己需要進行拍攝,雖然攝影發展至今日既方便且普及化,但攝影仍然絕非「撳個掣」這樣簡單地去理解,如深化一點地說,攝影可以幫助拍攝的人甚至欣賞相片的人給予不同的互動影響或思維分享。
如能深化地去運用攝影、理解攝影,其實大家可以嘗試透過攝影:
進行觀察
充實思考
顯現個人風格
訓練集中力
進行沉思
學習享受當下

“「攝影性的思考」即是某種具有神話性的想像力,而攝影師則是手持着相機的魔法師。” ~飯澤耕太郎
透過非單一角度去觀看事物、表現個人意態、表達個人情緒和感受。
飯澤耕太郎 的著作《寫真的思考》裏提到「攝影性的思考」,就回應指攝影能讓大眾和社會達致另一個領域,他認為每一位攝影創作者都能賦予影像一種生命力,顯現其獨特性和當中的意義和訊息,而且訊息能延伸致其他觀看者,甚至有可能影響觀看者的思考和情緒。另一方面,觀看者可以利用所接觸的影像讓自己提升思考,例如:影像顯現甚麼?表達甚麼?帶出甚麼訊息?對自己有甚麼影響? 這些「攝影性的思考」就由攝影創作者傳達予觀看者,而奇妙的地方是觀看者的反應能有機會反映給攝影創作者身上,這個又是當中另一奇妙的化學作用。
你在拍攝過程有讓你產生甚麼化學作用嗎?如何讓欣賞你相片的人引起某些關注嗎?
參考
黃耀進(譯)(2013)。《寫真的思考:攝影的存在意義》(原作者:飯澤耕太郎)。台灣:流行風。